
红外热像仪在雨雾气象条件下的性能
日期:2025-05-01 11:39
浏览次数:2624
摘要:
红外热像仪不需要有光就能生成清晰的图像,呈现*微小的细节,可以在全黑环境下生成清晰的图像。因此红外热像仪适用于许多夜视场合。
人们常问“热像仪能看多远?”热像仪的可视距离(也称为可视范围),很大程度上与热像仪的诸多因素有关:热像仪配备的是制冷探测器还是非制冷探测器?热灵敏度是多少?使用的是什么镜头?探测目标尺寸是多大?目标和背景的温度是多少?
通常“看多远”都是按理想天气条件计算的,因此,还要考虑:“雾、雨或其它非理想气候条件下的可视范围是多少?”虽然热像仪可以在全黑、薄雾、小雨雪天气下探测,但它们的探测距离会受这些天气条件的影响。
从目标传输到热像仪的红外信号传输距离越远,沿途损失的信号就越多。湿润的空气就是红外辐射的阻碍。夏季的大气湿度大,衰减一般高于冬季。在晴好天气条件下,冬季的热成像仪将比夏季探测的距离更远。
其它一些气候条件会对热成像仪的探测范围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由于水滴对光的散射,雾和雨可能严重制约热成像系统的范围。水滴密度越高,红外信号损失越多。
在雾雨天气下,您可以使用热成像仪看多远,还将取决于使用热像仪的气候条件以及此气候中存在的悬浮微粒的类型。不同悬浮微粒的对照情况通常显示,透射海上悬浮微粒的探测范围总是*小,因为海上悬浮微粒的平均半径大于乡村和城市的悬浮微粒。红外频段透过乡村和城市的悬浮微粒的探测距离明显大于海上微粒。也就是说,起雾时,不考虑气候类型,海上的可视距离小于陆地。